深圳市龍華區以“履責擔當”實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
由中國新聞社《中國新聞周刊》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·企業社會責任論壇日前發布消息:深圳市龍華區獲評“2022地方政府責任創新”案例。
本次論壇以“致信心:責任驅動未來”為主題,聚焦信心與確定性,探尋責任內在驅動力,評選“地方政府責任創新”案例、“2022年度責任企業”案例。
“2022地方政府責任創新”案例每年從全國區縣級城市中產生,深圳市龍華區最終獲評此項殊榮。
龍華區區長雷衛華介紹,近年來,龍華區經濟運行保持高質量平穩較快增長,經濟總量提升至2021年的2828億元,增長10.2%,增速創下十年來新高。目前,龍華擁有商事主體47萬戶、總部企業76家、上市企業32家,還有華為、富士康、美團、泰衡諾、永豐源等一大批優質品牌企業,躋身全國智慧城市百佳縣市第五位、全國工業百強區第14位。
“秒報秒批”等政務服務,正在讓今日的龍華成為市民群眾、企業辦事更方便、項目推進更順暢、投資興業更安心的,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首選地。
2022年,龍華區積極轉變政府服務職能,履職盡責,提速數字化轉型、推動高質量發展,“數字龍華、都市核心”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。
在推動“高質量發展”上履責擔當
2022年,龍華在“雙統籌”中實現了“雙勝利”,其中最重要的是數字經濟主引擎作用充分彰顯。龍華區堅持實體經濟立區、制造業當家,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0家,智能制造能力達到國家最高級別企業數占全國近五分之一。
今年前三季度,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達到963家,實現總產出3500億元,增長13.7%,增速高于傳統產業6.5個百分點,數字經濟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率超過50%,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,深圳數字經濟核心區建設駛入“快車道”,龍華高質量發展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在增進“民生福祉”上履責擔當
雷衛華表示,2022年,龍華區把近八成財政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,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,幸福感更可持續,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據了解,2022年,龍華區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7所,新增學位超1.1萬個;新改擴建醫院9家,2所公立醫院成功創三甲;開工籌集公共住房近2.3萬套,安居工程考核連續3年全市第一;龍華文體中心等一批文體場館紛紛開館,群眾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。
在提升“社會治理”上履責擔當
2022年,龍華區可謂交出了一張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成績單。堅持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,成立全國首家一審涉外涉港澳臺家事案件集中管轄的審判中心,獲評全國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區;民法公園獲評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; 北站社區等三個社區入選2022年度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。
近幾年來,未發生過“重大責任事故”,社會大局平安穩定,龍華的社會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溫度。
在推動“鄉村振興”上履責擔當
龍華區堅持“產業共建、民生幫扶、消費扶貧”多管齊下,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。打造了全省首個消費幫扶特色街區,助力兩地四縣185村20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“摘帽”。
深圳市歷年在東西部協作考核均獲得全國“好”的最高等次,龍華區貢獻了諸多成功經驗。
據統計,龍華區與對口幫扶地區共建產業園7個,牽引投資項目300多個,預計投資總額超500億元,共同譜寫了山海情、一家親、同致富的和美畫卷。
位于深圳龍華區的全國首個民法主題公園——深圳民法公園(龍華區委宣傳部供圖)
在打贏“疫情防控”上履責擔當
深圳北站作為華南地區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坐落龍華,可實現15分鐘直達香港西九龍,4小時通達大半個中國,日均客流40萬、最高峰可達100萬,疫情防控壓力空前。
龍華區堅持科學精準防控,在全國率先推出智慧流調系統,將原需2小時才能完成的劃區圍合時間大幅壓縮75%至30分鐘,將原需4小時才能完成的核心流調時間壓縮到最快40分鐘,最大限度保護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
龍華高級中學,是龍華教育等民生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(龍華區委宣傳部供圖)
在強化“自身建設”上履責擔當
2022年,龍華區在人民滿意的“六型”政府建設中成績顯著。推出了三批48項“免申即享”清單,事項覆蓋范圍全省最廣、數量全省最多、受惠人數全省最多。
此外,政務公開工作連續四年榮獲深圳“金秤砣”獎,政務服務模式獲國務院網站推廣,所有惠企政策和政府資源全部“上云上平臺”,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,惠企政策像快遞一樣精準直達。
據了解,龍華區連續3年獲評全國政府采購百強縣,工程建設領域數字反腐改革獲第三屆“中國廉潔創新獎”提名獎,勤政為民、廉潔務實成為龍華政府的響亮名片。